欢迎来到储乐秘书网!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精选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07 20:50: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精选文档)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2 2022 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农业农村部 XX 人民政府共同推进 XX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1 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茂名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文件精神,立足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 2022 年,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农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美丽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做活土地文章。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

 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展荔枝、龙眼、黄皮果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利用精彩 100 里碧道、岭南农博园、古荔公园特色景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发好一批地方小吃,培育好一批优质农家乐,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基地。构建休闲旅游的框架,开启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

 三是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利用好我区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

 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发展“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依托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派出单位的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增加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原始积累,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完善原则,推进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畅通全镇路网。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环境保护整治行动,完善后续植被绿化工作。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激发生态活力,实现生态惠民。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深厚文化底蕴,深入推动文化挖掘和传承。利用好红色文化载体,培育吸引高端专业文化人才环境。利用好烧酒红色纪念馆和党建公园等传统文化传播阵地,不断增强化传播力度。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树、古井、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自身优势,依托“精彩 100 里”碧道、岭南农博园、古荔公园特色景点,打造我镇高水准、精品化的民宿旅游品牌,培植绿色旅游新亮点。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文旅行业精品。

 三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

 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镇委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任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

 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五)加强检查督办。加强综合考评,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

 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委会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按照《XX 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 x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xxxxxx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XX 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 XX 样板。

 2.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 XX 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二、实施铸魂强农工程,强化乡村思想政治引领 1.坚持不懈用 x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 x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 XX 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 x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

 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 1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县及县以下宣传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社科理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专兼职理论宣讲员的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进乡入村进行讲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文化民生 1.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建设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0XX 年实现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 95%以上。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推广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和“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家书屋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络,争取到 20XX 年全省县乡村出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 60%。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农民群众欢迎、实用性强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

 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到 20XX年,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通有线电视任务。着力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 1 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以奖代补,激发各类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场所发展活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发挥“泰山文艺奖”“群星奖”导向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引导全省群众性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全省性文艺评奖突出农村题材,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制定 XX 省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意见,建立 XX 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 XX 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到 2022

 年,培育一批具有 XX 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影视基地。

 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红色基因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推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形成孔子故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推进 XX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 2025 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组织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通俗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XX 卷),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

 2.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制定《关于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工作方案》,深化研究阐释,厘清新乡贤文化发展脉络,明确新乡贤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建设一批乡贤馆、农耕文化展馆,弘扬传播新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把一批群众公认、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选出来、评出来。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运用传习中心、乡村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阵地,把新乡贤请到中心、讲堂,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把新乡贤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村志编修,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家规家训,引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把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深化“新礼仪新礼节”培育行动,涵育文明校风。开展弘扬新乡贤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

 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开展“XX 乡风·美丽家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出新乡贤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发展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践行“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沂蒙精神研究阐发,成立沂蒙精神研究院,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组织创作一批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戏剧、影视剧、音乐等优秀文艺作品。突出沂蒙老区、冀鲁边、胶东、渤海、冀鲁豫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推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建好用好 XX 省党史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讲好 XX 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建设革命历史档案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VR 虚拟现实展馆建设。编辑出版《红色 XX365》《XX 省红色旅游指南》,组织拍摄“XX 十大抗日武装起义”文献记录片,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牌栏目。围绕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建国 70 周年、中国 xxxx 成立 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扶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游、生态游等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实施“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亲情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新时代山水圣人”红色旅游线路。

 4.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制定《XX 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整理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充实、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把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第一批“乡村记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到 2022 年,在全省打造 XX个“乡村记忆”乡镇,推出 XX 个“乡村记忆”民俗节庆项目,建设 100 个“乡村记忆”博物馆(...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 年)》,现就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 xx 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的 xx 样板。到 20XX 年,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构建起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政策框架;2022 年,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制度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健全完善,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体,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到20XX 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 30%以上;2022 年达到 40%以上,基本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有序。20XX 年,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依法推选产生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组长,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等下属委员会,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建尽建。村级自治组织相应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有序运行。到 20XX 年,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完善治理机制、健全组织章程,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代表成员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履行集体资产管理运营职能。到 20XX 年,全省涉农村(居)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2022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群团组织基层阵地更加稳固。党建带群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有力,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乡村的组织架构健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到位。到 20XX 年,配齐配强群团组织工作力量,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得到明显增强;2022 年,乡村群团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组织活力全面提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稳健规范,成为提供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培育建立一批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到 20XX 年,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稳定在 XX 万家以上;到 20XX 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XX 万家,2022 年达到 25 万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1.深化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细化党组织评星定级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通过定期评定、动态调整、晋位升级,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县(市、区)党委制定量化积分办法和考核标准,区分党员年龄、身体状况、从业、外出流动等不同情况,分类研究细化差异化的设岗定责、积分评价和考核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党员民主评议挂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实施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百千万计划”,利用 3 年时间,省市县三级分别选树 500、3000、10000 个过硬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

 2.推动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落实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支持村民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据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开展群众自治工作,依据职能从事民事活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基层群团组织阵地;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于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共同参与,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

 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鼓励党支部、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深入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探索建立退出机制,促进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制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鼓励在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参与村级事务、开展为民服务,支持党组织健全规范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优先承接基层公共服务项目。

 3.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推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对不服从党组织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履职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修订完善《xx 省村务公开条例》,引导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及时反映和处置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到 20XX 年,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级协商机制。

 4.提高乡村法治、德治水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农村活动,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霸痞等违法犯罪,坚决防止黑恶势力侵蚀扰乱乡村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引导党员面对黑恶势力敢于发声亮剑,组织发动群众坚决同一切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强乡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智慧村庄(社区)创建,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组织开展好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综治维稳工作,建设平安乡村。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统筹各类组织和党员队伍、网格管理队伍、志愿者团队等方面力量,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行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农村道德建设抓在手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五好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崇德向善,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封建迷信,自觉抵御邪教破坏、境外宗教渗透,自觉抵制宗族宗派势力影响,提高乡村文明程

 度。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为村庄治理和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5.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统筹各方面人才资源,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升级、新老交替。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强化素质能力提升,省里每年选派 1000 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进行集中培训;市县分级负责,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遍;依托农业院校、职业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新型农民学校等培训机构以及智慧党建、智慧教育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农村干部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健全选拔任用、履行职责、激励保障、考核监督等管理体系,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6.培育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拓宽农村发展党员视野,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工作基础薄弱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进行组织整顿。加强优秀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注重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村医村教、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成员集中轮训、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干部进党校、县级以上党校送学下乡村制度,确保 5 年内农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党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每个县(市、区)依托本地先进村打造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育一批乡村组织振兴的“土专家”。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为乡村组织振兴储备人才。

 7.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从 20XX 年开始,在实现第一书记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对口帮包、联系帮带、干部驻村、双向挂职等方式,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对未选派第一书记和开展结对共建的村,探索以县乡为主体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对乡村组织的工作指导全覆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乡村规划等方面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每年选调 1000 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工作,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 XXX 名左右“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充实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力量。

 8.搭建乡村组织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因地制宜丰富实践载体,加强对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的宣讲普及,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收集村情民意,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效益,使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资源,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进村(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一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行包片联户、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制度,实行服务项目认领制,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引导乡村各类组织主动承担服务事项,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的为民服务格局。

 9.建立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激励关爱机制。积极推动《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基层减负、待遇福利、关爱帮扶、选拔使用、力量配备等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以乡镇(街道)、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带领其他各类组织共同抓好落实,确保乡村组织振兴有抓手、有资源。研究制定并全面落实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探索分类制定乡村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省、市、县定期推选宣传一批“乡村振兴好支书”;根据乡镇编制空缺情况,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一批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一批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调动和激发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10.强化乡村组织运行保障。严格落实财政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政策规定,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每 3 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标准。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用好用足农村综合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增加集体收入,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深化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

 空壳村;建立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在线数据平台,逐村确定增收目标和发展规划,跟踪督导、精准推进...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 ( 省级) )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现就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 xx 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的 xx 样板。到 2020 年,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构建起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政策框架;2022 年,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制度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健全完善,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体,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到 2020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 30%以上;2022 年达到 40%以上,基本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有序。2018 年,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依法推选产生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组长,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等下属委员会,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建尽建。村级自治组织相应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有序运行。到 2020 年,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顺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建立,完善治理机制、健全组织章程,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代表成员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履行集体资产管理运营职能。到 2020 年,全省涉农村(居)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2022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群团组织基层阵地更加稳固。党建带群建、带社建工作推进有力,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乡村的组织架构健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到位。到 2020 年,配齐配强群团组织工作力量,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得到明显增强;2022 年,乡村群团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组织活力全面提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稳健规范,成为提供农业产前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培育建立一批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到 2020 年,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稳定在 20 万家以上;到 2020 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3 万家,2022 年达到 25 万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1.深化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细化党组织评星定级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通过定期评定、动态调整、晋位升级,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县(市、区)党委制定量化积分办法和考核标准,区分党员年龄、身体状况、从业、外出流动等不同情况,分类研究细化差异化的设岗定责、积分评价和考核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党员民主评议挂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实施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百千万计划”,利用 3 年时间,省市县三级分别选树 500、3000、10000 个过硬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

 2.推动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落实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支持村民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据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开展群众自治工作,依据职能从事民事活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基层群团组织阵地;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于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共同参与,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鼓励党支部、党员领办创办

 合作社,深入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探索建立退出机制,促进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制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鼓励在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参与村级事务、开展为民服务,支持党组织健全规范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优先承接基层公共服务项目。

 3.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推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对不服从党组织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履职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修订完善《xx 省村务公开条例》,引导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及时反映和处置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到 2020 年,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级协商机制。

 4.提高乡村法治、德治水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农村活动,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霸痞等违法犯罪,坚决防止黑恶势力侵蚀扰乱乡村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引导党员面对黑恶势力敢于发声亮剑,组织发动群众坚决同一切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强乡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

 “雪亮工程”,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智慧村庄(社区)创建,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组织开展好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综治维稳工作,建设平安乡村。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统筹各类组织和党员队伍、网格管理队伍、志愿者团队等方面力量,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行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农村道德建设抓在手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五好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崇德向善,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封建迷信,自觉抵御邪教破坏、境外宗教渗透,自觉抵制宗族宗派势力影响,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为村庄治理和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5.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统筹各方面人才资源,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升级、新老交替。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强化素质能力提升,省里每年选派 1000 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进行集中培训;市县分级负责,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遍;依托农业院校、职业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新型农民学校等培训机构以及智慧党建、智慧教育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农村干部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健全选拔任用、履行职责、激励保障、考核监督等管理体系,落实村干部“小微权

 力清单”、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6.培育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拓宽农村发展党员视野,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工作基础薄弱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进行组织整顿。加强优秀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注重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村医村教、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成员集中轮训、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干部进党校、县级以上党校送学下乡村制度,确保 5 年内农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党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每个县(市、区)依托本地先进村打造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育一批乡村组织振兴的“土专家”。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为乡村组织振兴储备人才。

 7.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从 2019 年开始,在实现第一书记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对口帮包、联系帮带、干部驻村、双向挂职等方式,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对未选派第一书记和开展结对共建的村,探索以县乡为主体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对乡村组织的工作指导全覆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乡村规划等方面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每年选调 1000 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工作,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 1200 名左右“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充实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力量。

 8.搭建乡村组织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因地制宜丰富实践载体,加强对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的宣讲普及,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收集村情民意,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效益,使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各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资源,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进村(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一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行包片联户、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制度,实行服务项目认领制,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引导乡村各类组织主动承担服务事项,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的为民服务格局。

 9.建立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激励关爱机制。积极推动《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基层减负、待遇福利、关爱帮扶、选拔使用、力量配备等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以乡镇(街道)、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带领其他各类组织共同抓好落实,确保乡村组织振兴有抓手、有资源。研究制定并全面落实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探索分类制定乡村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对表现突

 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省、市、县定期推选宣传一批“乡村振兴好支书”;根据乡镇编制空缺情况,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一批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一批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调动和激发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10.强化乡村组织运行保障。严格落实财政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政策规定,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每 3 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标准。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用好用足农村综合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增加集体收入,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深化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建立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在线数据平台,逐村确...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镇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镇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各村(社区)党支部、镇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乡村振兴先行镇”发展目标。为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特制定“乡村振兴先行镇”建设实施方案。

  一、“乡村振兴先行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脱贫办。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新定位”,牢牢把握宝城镇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

 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先行镇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兴旺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宝城实际、具有宝城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四、工作重点

  1.大力实施产业发展“127”工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色镇”发展目标,坚持产业围绕公路建,大力实施产业发展“127”工程,即 1 个产业示范带:建成新民—和平—沙坡—观龙(石桌)—石庙—连丰村特色产业带。2 个产业片:定远(杨家新寨)—石桌—观龙—连丰(石庙)产业片;新民—和平—沙坡村产业片。7 个特色产业村:着力打造新民、和平、沙坡、观龙、石桌、石庙、连丰产业特色村,将宝城建成“观光有看点、致富有增点、发展有亮点”的产业特色镇。

  2.启动镇政府新办公楼迁建工程。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协调对接县级部门,对镇政府新办公楼项目进行规划选址,力争新办公楼于 2019 年开工建设。

  3.建成宝城镇汽车客运站。与县交运局对接,在宝城镇建设汽车客运站,确保新汽车客运站于 2019 年 10 月前投入使用。

  4.完成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该项目已进入具体施工阶段,我镇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建设和污水管网的接入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在 2019 年投入使用。

  5.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该项目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我镇实施“乡村振兴先行镇”的重点工作,对改善我镇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设风貌具有重大意义。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性,与县自然资源

 管理局配合,确保该项目于 2019 年年底前入库,2020 年开始大力实施。

  6.实施场镇道路改道工作。为缓解场镇拥堵,充分抓住有庆、宝城、新市原农村道路网络建设契机,实施场镇道路改道,过往车辆不再经过现有的场镇狭窄道路,从场镇周边绕行,有效改善我镇道路拥挤和道路交通安全压力。

  7.实施场镇和五条干线风貌塑造工作。我镇街道现有建筑风貌老旧,破烂不堪,严重影响我镇整体形象和美观,下步我镇将严格规划审批,对新建建筑从严风貌设计要求,特别是五条干线沿途建筑要规范规划设计,必须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建设,逐渐改善我镇现有建筑风貌,争取解决宝珠街硬化工程、场镇绿化、量化工程,使场镇提档升级。

  8.加强滨河路管护治理。我镇新桥河绿化、亮化、美化整治工作基本结束,下步将对滨河路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实施管理、管控、维护,确保滨河路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9.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在各村主要集中居住点和公路沿线均完成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巩固拓展“五治”工程成果。深入推进农村群众尤其公路沿线住户“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用上洁净厕所。各养殖点,对排放物必须进行处理,严禁乱排乱放,进行循环绿色利用。全面深化河长制、库长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实施农村户户通工程,确保我镇每一个社主要聚集点都有公路直达,进一步拓展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加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路口警示装置、波形护栏安装力度,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水、气的管线进村入户工作。对现有山坪塘做好维护使用工作,积极向上争

 取项目,再建 11 口山坪塘。推进建成现代农村电网,2020 年村村实现主要道路有照明路灯。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结合护河镇兴禾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全村现共有正式党员***人,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人。兴禾村设立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

  二、指导思想

  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工作目标,树立新型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兴禾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壮大农旅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的兴禾样板。

  三、发展定位及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兴禾村乡村振兴的定位是:以花为媒,打造“七彩兴禾”,做足“鱼米”文章,规划布局“两核一环”,即:以“金色田园”和“西讲院孝文化园”分别为旅游和文化核心;以围乌路-樱花大道-护新路-丰收路-丰收大道(花水港路)为环线,建设休闲文旅+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传统农业提质升级,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 2022 年,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业和旅游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农村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县前列,实现“产业强、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全面振

 兴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全力推动产业振兴,实现村强民富

  1、实施农业强优工程

  (1)传统农业提质升级计划。以“先租后股”的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专业大户,采取“基地+技术+平台”的模式,即在兴禾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绿色有机餐桌农业生产基地,引进台湾现代有机农业技术,推进粮油和蔬菜水果等餐桌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并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现代农业规模档次;借助华东农产品物流园及电商产业园平台,打造兴禾有机农产品基地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培育计划。重点扶持金色田园、禾木农业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生产和销售方式,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信息化、品牌化,引导金色田园上市。创办“金色水韵”等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影响力。引导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各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及标准化示范区。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现代农业带动村强民富。

  (3)兴禾农产品品牌推广计划。着重抓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对现有农产品品牌进行收集汇总、策划包装,打造“七彩兴禾丑米”“金色莲子”“田园荷花茶”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农业品牌标识并大力推广,扩大兴禾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利用互联网平台把特色农副产品推介出去,把兴禾建设成绿色有机、优质安全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基地。

 (4)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计划。完成村集体资产、新增资产、空闲资源集中登记,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利用资源开发、股份合作、项目带动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依托派驻兴禾村乡村振兴包保和支持单位的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2、实施乡村旅游业提升工程

  (1)打造一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做好生态休闲、农旅融合的文章,支持金色田园三期项目加快建设,按照 4A 级景区标准提档升级。邀请中国美院整体设计,把庙前自然村改造成色彩村庄,新增一处乡村旅游景点。再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菜园、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等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建成以金色田园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2)新建一个研学基地模板。由村级注册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金色田园深度合作,利用金色田园现有的旅游资源与兴禾村的“孝”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相互融合,提升景区整体文化品味,将旅游基地赋予教育内涵,打造全市最响亮的亲子旅游和学校集体研学旅游品牌。村级通过运营旅游公司,新增了村集体经济路径,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3)举办一批赛事旅游活动。争取体育部门的支持,将农业生产与体育竞技相结合,申办(中国)撒网大赛、垂钓大赛,把兴禾村打造成水上体育品牌赛事基地。开展好樱花节、荷花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

  (4)建设一条乡村旅游环线。在空间上,按照“两核一环”的规划布局,连点成片,建设以樱花大道—色彩庙前村—(文化核心)西讲院—金色田园(旅游核心)—花水港路(丰收大道)为环线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在时间上,3 月看樱花;4 月探桃花;5月玩撒网;6月赛垂钓;7月赏荷花;8月摘蜜桃;9月拍粉黛;10月庆丰收。

 做到四季有花,处处有景,时时有乐。旅游运营公司对旅游环线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广。

  (5)创建一个农旅融合的平台和品牌。以金色田园为龙头或以村集体为主导成立乡村农业旅游发展股份公司或旅游合作社,也可引入乡村旅游运营公司合作开发运营。以传统文化为魂,以乡村生态为基,以“鱼米花”为主题,鱼:尝兴禾(河)鱼宴、玩撒网捕鱼;米:吃兴禾(有机)丑米;花:赏樱花、桃花、荷花、粉黛子,营造粉红色的花草乡村世界,打造“七彩兴禾鱼米乡”的旅游品牌标识。村旅游运营公司引导,鼓励农户围绕乡村旅游进行民宿改造,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构建体验式乡村度假旅游的格局,促进农民增加旅游业收入。

  (二)加快推进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两核一环”环线建设。推进太感路段樱花大道建设,完成 2.1 公里樱花种植任务,完成两侧可视范围的环境整治提升,适量建设观赏拍摄点;推进护新路段绿化建设,完成护新路绿化、树木移栽任务。

  二是按二级公路标准拓宽建设花水港路(丰收大道),全长 2.6 公里。

  三是西讲院孝文化园、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四是庙前村色彩村庄改造,农户庭院出新、房屋出彩,打造新的旅游景点。

  五是高标准推动村部区域建设,完善附属设施,树立明显标识牌和宣传牌。

  2、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推动环境卫生整治。整体推进兴禾路到村部路口环境整治,加强宣传力度,带领村民清除村内陈年垃圾、公路旁杂草,全面清除乱披乱挂、乱堆乱放。动员村民拆除违建、破烂房屋,整修旧房,按照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打造无公害果园、绿色菜园、花园式庭院。

 二是实施改水改厕。全村改造旱厕1636座,配置标准化公厕15座。建设若干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按照水清岸绿的标准对两条主水系(花水港—大麦场南北走向水系:老三社—清潭闸东西走向水系)进行整治提升,常态化清理水面漂浮物,整理水沟,清淤疏浚,做好日常保洁,实现连通,为开发大公圩水乡旅游体验路线打好基础。

  三是推进“六化”提升。统筹规划,见缝插绿,推进村庄周边和道路绿化,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格桑花、紫薇、红叶石兰等植物,促进农户庭院绿化。对庙前村农户房屋分布进行色彩改造,形成七彩兴禾的独特风格。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进村庄亮化、广告宣传、垃圾收集一体化改造。用文化的力量影响村民,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村庄重点区域建设文化墙,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美化环境、移风易俗等,不仅扮靓了新农村,也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

  (三)深入开展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兴禾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模式,突出孝文化特色,利用好西讲院的载体,聘请乡村文化大使,开辟“道德讲堂”“经典故事会”等传统文化传播阵地,搭建兴禾乡村记忆馆等文化传播平台,把西讲院打造成传统文化核心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实施文化惠民。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配备休闲健身器材,打造乡土文化长廊。发展 2-3 个文化中心户,建设数字文化学习和电商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民数字服务中心,引导村民将学习与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村文化站效能,每年举办 2 场以上文艺演出和科技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3、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农村。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建

 立健全整治农村乱办酒席村规民约,降低村民非生产经营性支出,营造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文明院落、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示范户、清洁农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4、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招募乡村振兴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超市,鼓励志愿者在环境卫生、文明提升、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志愿...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为落实《市“乡贤回归”行动计划实施办法》文件精神,有效激发乡贤整体活力,构建新时代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省委十四届六次、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及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贵组字〔2021〕14 号文件等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的镇乡贤资源,实施“乡贤联谊会”助推乡村振兴工程,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精准扶贫、乡风文明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乡贤组织。通过乡贤自荐、村(社区)组织推荐、镇党委审核的方式,建立乡贤数据库,4 月 7 日前召开乡贤联谊会成立大会建立乡贤组织,并同步建立党组织。乡贤联谊会名誉会长由党委书记同志担任。乡贤联谊会成员名单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备案。

  (二)发挥乡贤作用。我镇要充分发挥籍各行各业人士的作用,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家乡发展,积极帮助家乡争取资金、项目、政策等。积极牵线搭桥,为家乡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提供帮助。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乡贤联谊会基金,主要用于捐赠学校、医院、养老院,修路、修桥,开展助学、助困、助残活动等,为家乡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参与家乡建设。把乡贤个人智慧、成果等运用到家乡建

 设中来,返乡投资兴业,实现技术、成果本土化,带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利用乡贤自身专业知识,加强技术指导,为家乡提供智力咨询、项目攻关、技术转让等服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引进、带动、培养能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或项目。宣传推介家乡。广泛利用行业圈、朋友圈等,为家乡进行宣传推介。充当形象大使,讲好“故事”,宣传良好的投资、政策、自然、社会、人文环境,邀请外界客商、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到参观考察。

  (三)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扎根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要树立新时代的乡贤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乡贤事迹、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学乡贤、做乡贤。

  三、工作要求

  (一)高标准选好乡贤,汇聚人才力量。依托外出创业人员和乡贤信息库作用,不断完善和提高数据信息质量,从中了解和掌握在外乡贤的发展情况,编制《乡贤代表通讯录》。按照《市“乡贤回归”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同时,定期进行认定和评比,以乡贤现实表现和群众满意度为依据,建立乡贤退出机制,激励乡贤为家乡振兴战略作贡献。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乡贤人才工作由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村(居)、民政所等有关单位加强配合、通力合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人才支持、经费保障、项目服务、氛围营造、社团登记等方面分工合作,形成责权明晰、分工明确、运

 转有序的乡贤人才工作体系。我镇要把乡贤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由党委副书记李炜同志具体负责,要在乡贤人才工作的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积极开展区域性乡贤活动。各乡贤联谊组织要加强学习交流、实现资源互通、探索项目共建等,努力推进乡贤人才工作全面高效。

  (三)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干事氛围。建立健全乡贤联络联谊机制,开展关心关爱乡贤活动,对在外乡贤的职业、资产、分布状况、联系方式及已回归乡贤的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和具体分析,经常性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调查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及时宣传报道乡贤先进典型,全面推进乡贤组织的培育发展,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邮政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为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XX 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 XX 精神,以 XXX 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我市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快补齐农村邮政快递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寄递服务水平,推进邮政业与现代农业体系融合发展,促进邮政业绿色发展,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助力脱贫攻坚和持续减贫,服务农民创业增收,为加快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保持我市邮政服务乡乡有局所、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快递服务乡乡有网点,实现村村通快递、建制村寄递配送网络全覆盖。深度融入我市现代农业体系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邮政业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高,涉农寄递物流产品丰富,打造一批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市乡村邮政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寄递渠道安全畅通。我市邮政业在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措施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

 打造农村现代寄递物流网

 1.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研,全面摸排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情况。认真落实中央预算投资项目,完善邮政乡村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地区邮政网点、危旧局所改造,拆迁乡村局所随迁、新建,以及邮政局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等。

 2.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新建扩建区级邮政处理中心和快件中转集散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区整合邮政、商贸、农业、交通、供销等资源,建设乡村电商公共仓储设施、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

 3.实施“邮政在乡”“快递下乡”换挡升级工程。推动邮政企业加快建设具有信息化功能的邮乐购站点,支持快递企

  业建设末端配送网点,不断完善农村寄递服务网络。推进乡镇邮政局所、快递网点标准化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乡镇邮政、快递网点服务能力,支持农村市场扩大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4.开展农村网点转型提升行动。转型升级村邮站 2000个,推动将村邮站纳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在收寄、投递、自提服务等功能基础上提升农村地区便民服务、益农宣传、电子商务、社区团购、餐饮零售等综合服务功能。鼓励邮政企业开放网络资源,试点邮政乡村网点(村邮站、便民站、“三农”服务站)、供销社网点(连锁超市、农资、物资回收网点)、农业农村委益农信息社网点以及其他农村快递网点、商业网点的集约化共建、合营或代理服务,开展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相关的多元化服务业务。

 5.引导邮政、快递企业 XX 总部对乡镇邮政局所和快递网点给予政策支持及适度补贴。鼓励企业通过提升网点综合服务和集约化运营提升农村快递网点可持续经营能力,保障农村地区网点稳定运行。

 6.鼓励有条件的乡村试点布设智能信包箱,形成与有人值守的农村末端网点之间的协同互补,提升农村地区的智能化投递水平。

 (二)

 适度发展农村冷链快递体系

  7.鼓励现有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与快递企业合作开展冷链快递业务,补齐农村冷链网络短板。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农产品产地参与冷链“第一公里”建设,重点支持快递企业参与移动设备产地预冷、品牌农产品保鲜快递包装、精深加工、品牌化运营等。

 8.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制定推广农产品冷链寄递标准和服务规范。

 (三)

 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效率

 9.推动乡村邮政网络设施资源的社会化共建、共享,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建立合作模式,发展农村邮件快件共同收寄、运输、分拣、投递业务,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10.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农业、供销、商贸、交通等企业合作,建立区、镇、村消费品和农资寄递网络体系。

 11.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快递服务众包业务,引导农村淘宝等电商企业的农村线下服务点从事快递相关服务。鼓励快递企业采用众包等形式发展农村兼职快递员。

 12.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依托农村客运站、货运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立仓储分拨中心,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公共交通资源协同合作,以及利用地铁、铁路等轨道交通体系代运邮件快件。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合理选

  择和创新邮件快件运输组织模式,优化运输投递线路设计,降低运输成本。

 13.与民航部门协调沟通,在条件成熟时尝试开展 XX 快递无人机示范投递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布局建设无人机起降场地,打造无人机农村应急投递和日常投递示范区。

 (四)

 开展邮政业兴农行动

 14.支持邮政、快递企业联合其他涉农主体通过联合建设农业基地等形式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鼓励快递企业延伸上下游服务。以品牌化、精品化思路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结合 XX 涉农区域特点,推动形成铺天盖地的快递服务农特产品直通车项目。积极参与宝坻黄板泥鳅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打造邮政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15.培育“一市一品”“一地一品”精品项目,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服务 XX 农业品牌、服务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农字号”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快递服务品质和服务特色。

 16.加强农商互联,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业务模式,开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直接对接,鼓励城市单位食堂、社区连锁超市、快餐企业中央厨房、高收入家庭等开展多种模式的“城市菜园”订单农业和周期寄递合

  作。提升邮政、快递企业对社区拼团、生鲜前置仓等新业态的服务支撑。

 17.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农产品分等分级销售体系,制定高端、品牌化农特产品电商寄递服务标准,提供适应本地农产品特征的定制化寄递服务。鼓励快递企业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

 18.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探索农业智能化服务,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参与无人机植保服务、低温分拨中心等建设,力争建立生产、流通、销售和技术等一体化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和平台,助推智慧农业发展。

 (五)

 高起点发展农村绿色寄递

 19.支持包装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农产品特点的绿色包装,鼓励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推广可降解、可复用、无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的包装材料。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

 20.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农业基地、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设计农产品网购的合理包装,推行减量化农产品包装,减少网购农产品二次包装,着力减少封装胶带使用量、使用环保胶带。

 21.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共建共用的农产品寄递包装物社会化循环使用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循环中转袋(箱)、循环快递盒、环保袋、环保填充物

  等物料设备。探索、推行在农村地区建立循环包装材料的推广激励机制。探索城乡物资回收系统与末端网点快递包装回收的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直接在农业生产基地引入绿色包装、过机安检、分级拣选、加工贴牌等快递物流一体化服务。

 22.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逐步淘汰老旧燃油车辆,加大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

 (六)

 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

 23.挖掘宣传文物古迹、古村落、古民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业遗迹、优秀农耕文化、乡村传统工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邮政企业发行纪特邮票、纪念封、明信片等邮资票品。

 24.推动邮政企业深入做好区以下乡村区域的政务图书发行和报刊征订工作,实现建制村报刊征订全覆盖。

 25.依托名胜风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乡村休闲旅游点、民俗旅游和“农字号”特色小镇,推动邮政企业合理布局建设主题邮局,探索集邮产品、旅游纪念品、餐饮、行李物流等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按照国家标准为星级景区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丰富乡村旅游内容。

  26.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利用各类自有网点和电商平台宣传、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和旅游服务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便捷寄递服务,为休闲观光农业企业提供定制化寄递服务等,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开展送书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参与图书、舞美道具产品物流等服务,参与“文惠卡”的推广,提升乡村文化消费水平。

 (七)

 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27.推动邮政企业深入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结合我市“一制三化”改革工作要求,衔接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系统,支持邮政企业进驻涉农区政府服务中心。依托区乡邮政网点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政务代理综合服务平台,贴近农村群众用邮需求做好政策咨询和办事服务,提供制证寄递、辅助审批、征缴代发等一体化服务。

 28.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支持,发挥邮政通政功能,推广警邮合作、税邮合作等模式,全面推动农村邮政网点代办警邮、税邮等业务,将代理政务范围向乡村拓展,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29.鼓励邮政网点与供销社网点、益农信息社网点等联合拓展代理收费、金融、票务、网购、零售、农资、农技、配餐等服务,推动公共服务的可持续运营。参与“信息

  进村入户工程整市推进示范”建设,发挥便民利商兴农的综合服务功能。

 30.鼓励快递企业不同品牌的农村末端网点进行整合提升。试点快递企业经营的末端网点、连锁商超与邮政网点拓展合作模式。试点由政府授权、协会认证,快递企业网点发展辅助审批、征缴代发、代理代办服务。

 (八)

 实施农村寄递安全提升计划

 31.加快实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开展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管理,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对农村地区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寄递安全知识水平和辨识各类禁寄物品的能力,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

 32.督促邮政、快递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乡村邮政、快递企业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符合标准的设施,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33.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力查处农村地区寄递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物品、毒品、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等违法行为,为平安乡村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九)

 开展农民就业创业扶持行动

  34.发挥行业网络和市场优势,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深化与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的合作,完善云仓储、一件代发、流通加工等服务,延伸上下游合作链条,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35.依托邮政行业人才培育基地,采取定向和定岗等方式,加强农民快递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推行和完善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评定等人才评价体系。

 36.支持邮政、快递企业采取组建农产品电商营销团队等形式,参与特色农产品项目孵化,服务产销对接,扩大农村就业。

 37.鼓励快递企业提供营运体系支持,帮扶员工返乡参与乡村网点建设,发展乡村快递员队伍,促进农村人口创业就业。

 38.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为农民开展电商及快递培训,提升农民网络营销能力,培育乡村电商快递致富带头人。

 39.鼓励农业企业、流通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 XX 特色、高附加值农产品研发、销售、营销、物流等全产业链孵化、对接服务能力。

 (十)

 持续提升扶农助困工作水平

 40.鼓励邮政企业在困难地区优先加强邮政网点、危旧局房改造,加大运输投递车辆投入。加强建制村通邮情况

  监督检查,确保 100%通邮水平不降低,不断巩固通邮质量。

 41.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助力扶农助困工作。积极推广电商扶农助困。鼓励邮政、快递企业重点加强与困难地区的投资合作,在农特产品流通加工、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等领域形成产业合作。鼓励快递企业运用金融手段助力我市困难乡村发展。开展“精准助困”活动,鼓励企业与民政等部门合作,为贫困户免费运输扶贫物资;与红十字会、扶贫机构、慈善协会等合作,承接贫困地区的周期性物资运输。

 42.引导 XX 龙头快递企业积极开展跨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鼓励行业公益性基金,在贫困地区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 XX 市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邮政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市邮政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部门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邮政管理局。联席会议负责推动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有关政策的研究审议、贯彻落实和

  协调推动。加强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企业的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作用。

 (二)

 强化贯彻落实

 推动将邮政业发展内容纳入我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开展邮政普遍服务资金监督检查。XX 市基建投资支持农村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设施建设。XX 市乡村振兴专项...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关于 1 2021 年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2021 年包保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 XX 镇 XX 村、XX 镇 XX 村的包保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1 年 1 月-3 月)

  将和包保的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1 年 4 月-6 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1 年 7 月-9 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21 年 10 月-12 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驻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工作内容

  (一)产业项目发展

 XXXX 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 镇 XX 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XX 镇 XX 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 镇 XX 村继续计划做好 XX 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XX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 2021年经济收入10.3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XX 镇 XX 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 2021 年经济收入 10.6 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 10.7 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四)乡村振兴包保工作计划

  XXXX 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 20 余人,到 XX 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在村部两侧围墙制作文化墙 85 延长米。

  3、为 XX 村村部更换 XX 村委会门匾 3 块。

  4、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包保村发展集体经济,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

  5、包保单位市住建局与包保村一起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

 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要求,走村入户宣传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内容。

  6、在村部的入口处建造一处“XX 村”的石头村标,提高 XX村整体形象。

  7、从 XX 村检查站开始到村部柏油路两旁撒种黑心菊花种(40斤),美化环境。

  9、包保单位和 XX 村计划栽花 5000 株。

  10、包保单位和 XX 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XX 镇 XX 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 20 余人,到 XX 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包保单位和 XX 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3、包保单位对 XX 村 2 个文化广场进行修缮。

  4、包保单位对村部西侧巷道进行铺设。

  五、职责内容

  (一)局包保领导要主动到 XX 镇和 XX 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二)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夯实工作作风。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任务,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推荐访问:振兴 工作方案 乡村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zhenxingxiangzhen/6977.html

推荐内容